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15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0/R

邮发代号: 2-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1年第1期文章
  • 混配农药中毒的流行病学研究

    目的查明混配农药中毒的发病水平和农药中毒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的3个乡随机抽取25个行政村,按大约1∶1的人数比例分为研究组(12个行政村)与对照组(13个行政村)。研究组施药员使用有机磷与菊酯类的混配农药,对照组施药员使用单一有机磷农药。在观察期内喷洒过农药的施药员均为调查对象。中毒病例经高年资职业病医师讨论核实后加以确认。结果研究组2179名施药员,中毒率为10.1......

    作者:甘文奇;陈曙旸;陶炳根;叶明宪;文保元;阎永建;许庆忠;贾建华;冒明建;丁伟 刊期: 2001- 01

  • 缺氧冷损伤血管一氧化氮合酶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

    目的观察缺氧寒冷损伤血管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变化,并研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维生素C(VC)对这种变化的影响,为缺氧寒冷损伤的防治开拓新的思路。方法分离Wistar大鼠主动脉并使其暴露于缺氧或/和寒冷环境中,以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管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以Griess化学法观测血管NOS活性,以肾上腺素自氧化法测定血管SOD活性。结果缺氧和寒冷损伤使血管NOS活性较对照......

    作者:钱令嘉;潘宁;弓景波;李凤芝;张亦红 刊期: 2001- 01

  • 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

    目的探讨无机砷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划痕染料标记示踪技术,以荧光染料在细胞间的扩散作为评价缝隙连接通讯的指标,观察亚砷酸和砷酸对原代培养的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缝隙连接通讯的影响。结果亚砷酸可显著抑制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荧光黄染料的扩散,在0.005~5.0μmol/L浓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砷酸也可明显抑制荧光黄染料在人皮肤成纤维细胞间的扩散,但剂量依赖关系不明显。进......

    作者:邓芙蓉;郭新彪 刊期: 2001- 01

  • 轭型亚油酸对B(a)P诱导小鼠前胃癌的抑制作用

    目的研究共轭型亚油酸(CAL)的抑癌作用,并为进一步探讨CLA的抑癌机制提供线索。方法以B(a)P诱导建立小鼠前胃癌动物模型,观察CLA对小鼠前胃癌促长阶段的抑制效果,共分5组,即色拉油阴性对照组、CLA阴性对照组、B(a)P阳性对照组、B(a)P+CLA高剂量实验组和B(a)P+CLA低剂量实验组。整个实验期为23周,检测细胞增殖、Pan-rasP21蛋白表达和氧化还原酶等指标。结果短期给予CL......

    作者:朱赟;邱隽;陈炳卿;刘瑞海 刊期: 2001- 01

  • 农民接受艾滋病病毒检测意向和结果告知范围的研究

    目的研究农村居民接受艾滋病病毒(HIV)自愿检测意向和检测结果告知范围。方法运用两阶段整群抽样方法,调查1057名15~49岁的农村居民,采用匿名问卷表,面对面和耳机听问题答卷的方式。结果在听说过HIV的653名调查对象中,575名(88.1%)有接受HIV检测的意向。其中,90.2%愿意将检测结果告知配偶,77.1%愿告诉其他家庭成员,54.8%愿告诉朋友,50.8%愿告诉邻居。logistic......

    作者:刘宏杰;马志鑫;余文周;谢杰;Roger Detels 刊期: 2001- 01

  • 硝基苯对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机制

    目的探讨硝基苯对肝癌细胞系的细胞毒性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硝基苯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肝癌细胞株SMMC-772124h,用噻唑蓝法测定细胞毒性,同时加入活性氧清除剂观察对细胞死亡的保护作用;用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的周期分布;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测定细胞的DNA损伤情况。结果浓度≥8mmol/L硝基苯可明显引起细胞死亡(存活率<82%),加入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或甘露醇后可部分抑制硝基苯的细胞毒性(......

    作者:韩春华;吴萍;王起恩;管增伟 刊期: 2001- 01

  • 胃癌双Y核心家系地区与家庭聚集性研究

    目的探讨江苏省扬中市胃癌是否有地区和家庭聚集性。方法利用扬中恶性肿瘤发病登记报告资料和全新设计的双Y核心家系调查资料,对448个胃癌核心家系和437个对照家系,共5242人进行遗传流行病学研究。结果Poisson分布χ2检验显示,胃癌在扬中市内各乡镇的实际分布与理论分布差异有显著性,χ2=191.07,P......

    作者:沈靖;王润田;邢厚恂;王心如;王滨燕;王理伟;李茂森;王建明;华召来;郭春华;徐希平 刊期: 2001- 01

  • 组织原位杂交法研究输血传播病毒的致病性

    目的根据肝组织中TT病毒(TTV)感染和复制状况探讨病毒的致病性。方法以重组质粒为模板、地高辛素为标记物、对称和不对称PCR法分别标记TTV双链探针和2条单链探针。原位杂交检测56例肝组织,其中6例TTV阳性者分别做单链探针杂交。结果51例非甲~非庚型肝炎肝组织中TTV阳性率27.5%(14/51)。对照组5例杂交阴性。TTVDNA主要见于肝细胞核内,受染细胞的病变和坏死不十分明显;在急性、慢性和......

    作者:阎惠平;郎振为;黄德庄;金荣华;罗朝霞;贺立香;周育森;王海涛 刊期: 2001- 01

  • 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P53mt蛋白的表达

    目的研究P53mt蛋白在燃煤型砷中毒患者皮肤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根据病理学诊断结果将患者分为癌变组(A组,18例)、癌前组(B组,11例)和一般病变组(C组,39例),P53mt蛋白的检测用免疫组化两步法。结果A、B、C3组P53mt蛋白阳性细胞密度分别为38.07±29.00、17.16±15.00和4.05±8.24,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A和C:P......

    作者:胡昌军;张爱华;黄晓欣;杨大平 刊期: 2001- 01

  • 镉致脾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目的采用体外作用的方式观察氯化镉引起的脾淋巴细胞功能抑制与镉诱导的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实验中选择了3.10、6.25、12.50、25.00、50.00μmol/L共5个浓度的氯化镉,在体外与小鼠淋巴细胞共育不同时间后,采用MTT颜色反应法观察淋巴细胞转化,用DNA凝胶电泳法及流式细胞仪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25.00和50.00μmol/L氯化镉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并......

    作者:冯丰;薛彬;张铣 刊期: 2001-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