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15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0/R
邮发代号: 2-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24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病例报告
目的研究24例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确诊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并总结其特点.方法分析总结了24例确诊患者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并对患者T细胞亚群进行评价研究.结果患者年龄从6岁至65岁,平均年龄26岁,年龄25岁以下15例.22例(22/24,91.7%)患者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疫区.常见症状和体征包括:发热22例(22/24,91.7%);咽痛22例(22......
作者:王宇;陈凤欣;张铭;吴亮;孙小亮 刊期: 2009- 10
-
上海市区居民1973-2005年结直肠癌发病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1973-2005年上海市区居民结直肠癌发病率的时间变化趋势.方法结直肠癌发病资料来自上海市肿瘤发病登记处,共采集32962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和24662例直肠癌患者资料.根据人口普查资料中性别、年龄构成估算各年人口数,利用世界标准人口,采用直接法计算标化发病率.标化发病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估算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并用病例数进行加权.结果1973-2005年男女性结直肠癌发病率均呈上升......
作者:李泓澜;高玉堂;郑莹;张薇;高立峰;徐飚;项永兵 刊期: 2009- 10
-
70例手足口病病原检测和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研究70例手足口病患者的临床一般情况及其致病原.方法采集70例手足口病患者(其中5岁以下儿童患者60例)的咽拭子标本,提取病毒RNA.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一步法检测肠道病毒(EV)的5'-UTR区基因、肠道病毒71型(EV71)的Vp3~Vp1区基因、柯萨奇病毒A16(Cox-A16)的Vp3~Vp1区基因.结果在70例手足口病患者中,咽拭子标本肠道病毒核酸阳性率为42.8......
作者:张欣;闫惠平;黄春;檀玉芬;马冬梅;张海萍;刘妍;王曙照 刊期: 2009- 10
-
大豆异黄酮对动脉粥样硬化去卵巢大鼠ATP结合盒A1基因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大豆异黄酮(SI)对动脉粥样硬化去卵巢SD大鼠ATP结合盒A1(ATPbindingcassetteA1,ABCA1)表达的影响.方法50只12周龄SPF级雌性SD大鼠,经普通饲料适应喂养1周后,行卵巢切除术.按体重分层随机抽样,选取10只作为基础对照组(A组),全程喂基础饲料;另40只喂高脂饲料,4周后再按血脂水平分层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高脂模型组(B组),继续喂高脂......
作者:李贤标;季莉莉;李勇;张玉梅 刊期: 2009- 10
-
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研究
目的评价10μg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扩大适用人群至5~18岁的可行性.方法筛选乙肝表面抗原(HBsAg)及表面抗体(抗-HBs)均阴性者,进行两个阶段的临床试验,对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观察分析.对925名受试者进行了安全性观察;在免疫原性观察中共检测568名受试者,包括观察组(5~18岁)493名、对照组(>18岁)75名,观察组又分为3个亚组:儿童组(5~6岁)141名、少年组(12~13岁)1......
作者:付清培;何惠;李丽;陈海平;曾义学;刘青恋;方刚;董春明;郭绍红;李汉刚;王怀远;何崇松;周仕昭;李力;古思宁;张正芳;代敏 刊期: 2009- 10
-
深圳市2005-2007年H3N2亚型流行性感冒病毒流行病学和分子变异特征
目的探讨深圳市2005-2007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病学特征和甲3亚型流感病毒可能的分子变异.方法对深圳市2005-2007年流感监测网络(由9所医院、6个区和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共16个主要机构组成)的运行质量进行控制,按周统计分析主要监测医院流感样病例占就诊者的百分比(ILI百分比),并采集流感样病例鼻咽拭子进行流感病毒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毒株提取病毒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
作者:张顺祥;谷利妞;何建凡;程小雯;胡东生;吕星;吴春利;逯建华;房师松 刊期: 2009- 10
-
吲哚-3-甲醇对荷鼻咽癌裸鼠肿瘤转归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
目的探讨吲哚-3-甲醇(indole-3-carbinol,I3C)对荷鼻咽癌裸鼠肿瘤转归及抗氧化体系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BALB/c裸小鼠分为I3C低(0.02g/kg)、中(0.1g/kg)、高(0.5g/kg)剂量组和溶剂对照组(体积分数为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分别经口灌胃给予实验动物相应剂量的I3C或对照溶液10d后,于其背部靠腋窝皮下接种人鼻咽癌细胞株CNE1,......
作者:朱伟;杨光宇;张全新;李军涛;李文学 刊期: 2009- 10
-
北京市海淀区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女工保健状况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女工保健工作的现状,提高女工劳动保护水平.方法对海淀区辖区内监管的141家有女工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化学毒物及噪声、振动、微波、高频、低温等物理因素)的单位进行女工保健状况现场问卷调查,并收集相关资料.问卷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提供.结果141家单位包括国有企事业单位53家,集体企业21家,股份制企业46家,非公有制企业21家,共有女工12251名,其中1249......
作者:林向华;王子云;林英;丛泽;刘永泉;吴琦;宛玲;王秀荣;杜小宁;蔡源源;王洪波;时福礼;狄江丽;李丽娟;陶永娴 刊期: 2009- 10
-
首起社区甲型H1N1流行性感冒伴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暴发的调查分析
目的及时总结经验,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暴发时期开展甲型H1N1流感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25至31日,我国内地发生首起甲型H1N1流感输入性患者引起社区续发患者(1例输入性患者,2例社区续发患者).在患者的密切接触者中,出现发热(体温≥37.5℃)或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经实验室检测排除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而本人或本人的密切接触者中检测季节性流感阳性结果的患者14例.以......
作者:袁俊;李美霞;刘于飞;狄飚;肖晓玲;毛新武;伍业健;谢华萍;谢朝军;张豪;刘建平;李海麟;沈纪川;杨智聪;王鸣 刊期: 2009- 10
-
阪崎肠杆菌自动化核糖体分型的研究
目的对阪崎肠杆菌食品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并分析其分型效果.方法采用杜邦Riboprinter~(TM)指纹图谱分析仪对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和28株分离株进行核糖体分型,运用BioNumerics数据库软件建立相应的核糖体指纹图谱数据库,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核糖体分型将2株阪崎肠杆菌标准菌株和28株分离株分成26种核糖体带型,其中22种带型分别对应1株阪崎肠杆菌试验菌株,其他4种带型分别对应2......
作者:裴晓燕;郭云昌;刘秀梅 刊期: 2009- 10
动态资讯
- 1 三氯乙烯和四氯乙烯室内空气污染与不良分娩结局的关系
- 2 郑州市某医院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率及其危险因素的长期趋势
- 3 地震灾区紧急状态下现场的公共卫生快速评估
- 4 2012-2013年北京市大气PM2.5浓度与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人次相关性研究
- 5 超重肥胖与青少年青春发动时相的关联及性别差异研究
- 6 CCM3基因缺陷对铅所致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遗传毒性影响的体外研究
- 7 儿童维生素B12缺乏非血液系统损害的研究进展
- 8 压力蒸汽灭菌对牙科手机使用性能的影响
- 9 2000—2014年中国肿瘤登记地区肺癌发病年龄变化趋势分析
- 10 洞庭湖区流动人口血防知识及血吸虫感染情况调查
- 11 酒泉地区婴幼儿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 12 细胞因子拮抗剂在矽肺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 13 我国四城市成年居民夏季水分的食物来源
- 14 推广饮用牛乳和豆乳利国利民
- 15 吸烟致贫及对贫困户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影响的研究
- 16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SARS冠状病毒
- 17 江苏省六市、县亚临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病状况调查
- 18 2010-2012年中国成年居民蔬菜和水果摄入状况
- 19 西欧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流行的变化及其与公共卫生政策的关系
- 20 应用风险分析原则正确处理重大食品安全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