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第04期

铅对海马区长时程增强影响机制的研究新进展

金亚平;张军;徐威

关键词:海马区, 长时程, 增强, 铅中毒,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可能机制, 儿童, 重金属元素, 突触可塑性, 智力损伤, 智力发育, 细胞水平, 时间缩短, 记忆过程, 高频刺激, 动物研究, 传递效率, 传导通路, 持续增加, 亚临床
摘要: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是指当给予兴奋性传导通路以短暂的连续高频刺激时,就能记录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斜率的持久性上升,即引起突触传递效率的持续增加.目前普遍认为,海马区LTP现象是突触可塑性的一种模式,是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细胞水平的可能机制.铅是环境中广泛存在的重金属元素.目前,低水平铅中毒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受到各方面的广泛关注.我国城市儿童中约半数以上处于无症状的亚临床铅中毒状态[1].动物研究结果表明[2,3],铅中毒可增加诱导LTP的阈值,使诱导产生的LTP幅度下降和持续时间缩短.铅对LTP的影响目前被认为是铅对儿童智力损伤的可能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