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2年第06期

河南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区蜱类分布及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状况调查

刘洋;黄学勇;杜燕华;王海峰;许汴利

关键词:蜱, 疾病媒介, 动物种群组, 流行病学研究, 牛虻, 新布尼亚病毒
摘要:目的 调查河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流行地区蜱的种类分布、季节消长和有关吸血媒介携带新布尼亚病毒情况.方法 2011年3-12月,在信阳和济源市,采用人工布旗法采集游离蜱,以及采用宿主体表捕捉法采集寄生蜱,并进行分类鉴定,分析蜱的密度和季节消长规律.采集牛虻(16组38只)、牛虱(16组224只)、蚊子(17组238只)、蜱(77组825只)等吸血媒介,用RT-PCR方法进行新布尼亚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在信阳、济源两个地区共采集蜱12 388只,隶属于2个科5个属6个种.在信阳市获蜱622只,分为2个科3个属3个种,分别为拉哈尔钝缘蜱2只(0.32%),长角血蜱451只(72.51%),微小牛蜱117只(18.81%);在济源市获蜱11 766只,分为1个科4个属5个种,长角血蜱7718只(65.60%),小亚璃眼蜱164只(1.39%),其他蜱种(如残缘璃眼蜱、微小牛蜱、血红扇头蜱等)共710只(6.03%),其中长角血蜱在两个地区均有分布,为河南省绝对优势种.3-10月份均为蜱的活动期,平均密度为160只/人工小时,其中5-7月份分别为278、209、542只/人工小时,为活动高峰期.在11组蜱和3组牛虻中检测到新布尼亚病毒核酸阳性,其余吸血虫媒均为阴性.结论 拉哈尔钝缘蜱、长角血蜱、微小牛蜱、小亚璃眼蜱、血红扇头蜱、残缘璃眼蜱等在河南省均有存在,长角血蜱为优势种,蜱的密度随季节变化;部分蜱、牛虻中新布尼亚病毒PCR检测结果为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