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三(2-氯乙基)磷酸酯对SD大鼠的肝肾毒性作用的代谢组学研究
杨伟群;赵飞;李丽;房彦军
关键词:有机磷化合物, 毒性作用, 能量代谢, 代谢组学
摘要:目的 研究三(2-氯乙基)磷酸酯(TCEP)对大鼠肝肾毒性作用及其毒性机制.方法 将40只离乳21 d体重为(50±2.3)g的雌性SD大鼠按体重标记,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低、中、高TCEP染毒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玉米油及50、100、250 mg·kg-1·d-1的TCEP,经口灌胃给药60 d,每天1次.于末次给药后处死动物,HE染色进行肝脏和肾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采集血样进行生化指标分析,比较TCEP染毒后大鼠肝脏和肾脏的病理变化;采用基于核磁共振(1H-NMR)技术的非靶标代谢组学方法,检测TCEP暴露后SD大鼠血液代谢物的变化.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所有TCEP染毒组大鼠肝脏出现炎性细胞浸润及灶性坏死;肾间质灶性炎性细胞浸润,出现骨化钙化灶,高剂量染毒组有肾曲管瘤样增生的病理变化.低、中、高剂量TCEP染毒组的HDL-C分别为(1.7±0.09)、(1.5± 0.07)、(1.3±0.1)μmol/L,均低于对照组[(1.9±0.2)μmol/L],P值均<0.05;胆碱酯酶(CHE)分别为(918± 14.8)、(828±28.6)、(674±36.5)U/L,均低于对照组[(1056±28.8)U/L],P值均<0.05;肌酐(CRE)含量分别为(29.8±4.6)、(28.9±5.3)、(25.8±6.2),均低于对照组[(30.2±3.9)μmol/L],P值均<0.05.高剂量TCEP染毒组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碱性磷酸酶(ALP)、总胆红素(TBIL)、葡萄糖(GLU)、尿酸(UA)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值均<0.05).1H-NMR代谢组学结果表明,TCEP暴露可使大鼠血液中乳酸、甘氨酸、HDL-C、LDL-C和磷脂酰胆碱含量下降,而N-乙酰糖蛋白、乙酸盐、肌酸、丙氨酸、葡萄糖、脂质、脂蛋白和脂肪酸等代谢产物含量上升.结论 TCEP可引起大鼠细胞内能量代谢紊乱,造成大鼠肝肾组织出现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等病变,使血清中ALT、ALP等肝肾损伤标志性酶活性含量发生改变.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