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15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0/R

邮发代号: 2-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8年第6期文章
  • 2002-2005年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高原牧区结核病控制项目情况分析

    海南藏族自治州首府位于共和县恰卜恰镇,距省会142km,是一个以牧业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全州辖5个县、40个乡镇、411个行政村.占地总面积为44546平方公里.......

    作者:青确仁增;尖措 刊期: 2008- 06

  • 基于胞质分裂阻滞法微核试验的细胞组学进展和应用

    微核试验创建于20世纪70年代[1],根据不同的取材,体内试验、体外试验及不同的培养方法,现已有多种试验种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哺乳动物骨髓嗜多染红细胞是常用的试验细胞.......

    作者:段化伟;郑玉新 刊期: 2008- 06

  • 液态芯片技术及其应用

    液态芯片(liquidarray)或液相芯片(liquidchip)也称悬浮芯片(suspensionarray),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Luminex公司研制出的新一代生物芯片技术,利用带编码的微球体作为载体,流式细胞技术作为检测平台,对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进行大规模测定.......

    作者:王静;侯友松 刊期: 2008- 06

  • 艾滋病检测策略的变化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估计,截止2007年12月,全球估计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AIDS)病人存活人数达3320万(3060万~3610万);2007年新感染的HIV感染者为250万(180万~410万).在美国大约有25万HIV感染者并不清楚自己的感染状态[1].......

    作者:金霞;汪宁 刊期: 2008- 06

  • 全球伤害疾病负担研究现状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高,伤害的危害也愈发突出.伤害的严重性在于它的常见多发,死亡率高,经常导致机体残疾,总体损失大.伤害因急救、医疗、康复以及早死、残疾或功能丧失而消耗巨额费用,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担远远超过任何一种传染病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作者:孙燕鸣;段蕾蕾;吴凡 刊期: 2008- 06

  • 抗生素环境污染及环境微生物耐药状况

    抗生素自被开发利用以来,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发挥了巨大作用,有效地保障了人类的生命和健康.同时,由于具有抗感染及促进动物生长(antimicrobialgrowthpromoter,AGP)的双重效应,抗生素更是被大量用于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1].......

    作者:舒为群 刊期: 2008- 06

  • 免疫亲和-液相色谱法测定功能性饮料中VB12

    VB12,别名氰钴胺素、抗恶性贫血维生素等,摄取不足可能引起恶性贫血、精神不振等后遗症[1].目前VB12的测定方法主要有微生物法、化学发光法[2]、间接测定法[3]、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4-5].......

    作者:鲁杰;杨大进;王竹天 刊期: 2008- 06

  • 生物标志物和细胞模型在环境与健康研究中的意义

    环境与健康研究跨越从微观分子水平到宏观生态领域.目前,科学家们对人类大多数疾病是环境与机体交互作用的结果已达成共识.环境因素对机体的作用表现在不同水平的损伤效应,例如分子水平的基因和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细胞结构损伤和功能紊乱、器官功能的紊乱.......

    作者:郑玉新 刊期: 2008- 06

  • 死亡10人以上的200起中国道路交通事故特点和防范建议

    道路交通伤害是一个全球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研究表明,在2000-2020年期间,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在高收入国家将下降30%左右,而在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国家则会大幅度增加.......

    作者:钱宇彬;陈力华;刘浩学;张娟 刊期: 2008- 06

  • 关于健康公平的伦理学思考

    一、实际存在的健康公平及其影响因素健康是卫生概念,也是社会学概念、政治学概念.公平是伦理学的基本概念.健康是人们关注的首要民生问题,健康公平无疑是目前我国需要关注的重大的公共卫生伦理问题.......

    作者:任明辉;郭岩 刊期: 2008-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