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点击详情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15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0/R
邮发代号: 2-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的双酚A
双酚A(bisphonelA)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碳酸酯(PC)、环氧树脂(EP)和其他高分子材料,在这些材料中仍残留不少双酚A.PC用于制造耐热的茶具、咖啡杯等,EP用于食品包装材料,如罐装饮料与肉类罐头的内层涂料.由于这些物品都是人们经常接触的生活用品,造成双酚A也随之进入体内.双酚A是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在人体内能起到干扰体内正常激素分泌的作用,从而影响生殖功能,导致恶性肿瘤的产生......
作者:郑力行;石峻岭;周志俊 刊期: 2003- 06
-
癌基因组学(oncogenomics)
......
作者:方福德 刊期: 2003- 06
-
DNA微阵列(DNA microarrays)
......
作者:方福德 刊期: 2003- 06
-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某些动物性产品中冠状病毒初探
对于引起人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冠状病毒(SARS-associatedcoronavirus)[1]检验方法有免疫荧光法、ELISA法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全部针对临床标本.目前食品中检测的病毒种类仅限于甲肝病毒、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柯萨奇病毒等肠道病毒.由于环境样品不同于医学标本,样品中病毒数量极少,传统方法需要从大量样本中富集、分离病毒,再经过如组织培养等方法检测,这些方法因细胞病变不......
作者:赵贵明;陈颖;姚李四;王静;徐宝梁;李瑾 刊期: 2003- 06
-
第十八讲循证医学的概念与系统综述方法
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medicine)是指遵循证据的医学,所谓证据即指当前医学研究的可靠结果或其综合.循证医学并不为各类临床决策提供直接答案或指令,而仅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性证据.临床医师应根据个人经验、患者意愿和病情,结合这些证据作出科学的决策,处理患者,以提高医疗水平.......
作者:黄久仪;李良寿 刊期: 2003- 06
动态资讯
- 1 火焰发射光度法测定锂的探讨
- 2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稿约
- 3 河南省农村地区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调查
- 4 通过农村预防保健网开展农民工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研究
- 5 血中敌敌畏的测定及灌流吸附毒物的定量清除效率
- 6 工频电磁场
- 7 2008—2016年兰州市日均气温与水痘发病的关联性研究
- 8 中国成年人乙型肝炎疫苗免疫策略的循证与思考
- 9 中国18城市男男性接触者艾滋病社区干预效果评价
- 10 应用单基因组扩增法分析HIV-1准种基因变异
- 11 2002年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地方性氟中毒的调查
- 12 耐药细菌产生与传播的原因
- 13 2009年广西农贸市场环境标本禽流感病毒的病原学监测
- 14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食品中四种黄曲霉毒素
- 15 流行病学工作者是抗击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入侵的主力军
- 16 《功能性食品的科学》出版
- 17 结晶型硫化镍诱发细胞恶性转化过程中基因组总体DNA甲基化的改变
- 18 骨密度及其相关因素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 19 中国儿童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
- 20 1994-2011年江西省艾滋病疫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