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创刊于1953年10月1日,创刊时杂志名称为《中华卫生杂志》,1960年与《中华医学杂志》、《医学史与保健组织》合并,改名为《人民保健》;1978年11月25日复刊时更名为《中华预防医学杂志》。本刊是我国预防医学界的高级学术期刊,是学界中历史最悠久的公认的核心期刊。本刊编委会由全国著名的预防医学专家组成,审稿专家涉及预防医学及临床、基础 医学各个领域,他们均是活跃在第一线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造诣很高的专家教授,学风严谨、事业心强,是本刊特具权威性的保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主办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出版部门: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1-2150/R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150/R

邮发代号: 2-61

出版周期 月刊

创刊时间 1953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520.00

杂志荣誉 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杂志名称: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主管单位:中华卫生杂志;人民保健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2150/R
  • 国内刊号:11-2150/R
  • 出版周期:月刊
期刊荣誉:获中华医学会华瑞杯编辑规范奖期刊收录: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上海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CA 化学文摘(美),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03年第1期文章
  • 次声的物理存在及研究意义

    当振动体的频率低于20Hz时,能产生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波即次声.大自然的许多活动,如火山爆发、地震、台风、火箭发射、海浪拍击、车辆行使等都有次声的产生.由于次声在空气、水、地面障碍物之间传播时吸收效应很小,作用距离远,穿透能力强,用通常的隔声和消声技术难以阻挡其作用,防护困难,对人体造成伤害.次声的生物学效应及损害作用目前已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我国也正在逐步开展这个领域的研究.......

    作者:邱萍;温宁;姜勇;陈景藻 刊期: 2003- 01

  • 增食欲素的研究进展

    肥胖是机体脂肪细胞数量增加或体积肥大导致体重超过标准体重20%以上的病理状态.它已成为现代社会中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在发达国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肥胖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癌症的发病率,因此,目前已成为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

    作者:喻坚 刊期: 2003- 01

  • 426份男性精液质量分析

    我们在研究环境和职业病因素对男性生殖系统影响中,对收集的426份不同年龄、职业的健康男性精液进行质量测试,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王茵;吴立仁;乐俊仪 刊期: 2003- 01

  • 盐酸戊乙奎醚治疗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疗效观察

    我们自1996年6月至2001年10月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用盐酸戊乙奎醚抢救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治疗组424例,其中男183例、女241例,年龄8~67岁,平均(32.6±14.9)岁;口服AOPP患者396例(其中有3批共128例群体中毒),农药种类:甲胺磷302例、敌敌畏47例、乐果21例和混配农药26例,经呼吸道、皮肤污染AOP......

    作者:李健;廖恒运;徐自强;马文杰 刊期: 2003- 01

  • 葡萄籽提取物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氧化作用研究

    近年来研究发现,被弃之的葡萄籽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其所含的有效成分显示出降血脂、抗血栓形成等多种生物活性[1,2].我们以葡萄籽多组分提取物为干预因素,从氧化和抗氧化方面,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

    作者:于红霞;王淑娥;郝凤荣;徐贵发;刘清君 刊期: 2003- 01

  • 外源核苷酸对小肠上皮细胞周期的影响

    以食物核苷酸为代表的外源核苷酸对人体的营养学意义还不清楚.肠上皮可能是核苷酸发挥生理作用的关键部位.我们探讨4种单核苷酸及其按母乳组成模式配制的核苷酸混合物对肠上皮隐窝细胞株IEC-6的细胞周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作者:陈祥贵;王瑞淑;邓茂先;冉新泽;粟永萍 刊期: 2003- 01

  • 1991~2000年苏州市市区电击事故伤害的流行病学调查

    我们分析了1991~2000年苏州市市区电击事故发生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电击事故的防范措施.1.电击事故的发生情况:1991年1月至2000年12月,苏州市市区共发生电击事故52起,死亡51例,伤1例.人群分布:全部为男性,说明与电流接触的工种主要为男工.年龄范围分布在20~55岁,其中20~24岁占19.23%,25~29岁占23.08%,30~34岁占11.54%,35~39岁占7.69%,4......

    作者:刘清芳;袁从瑞;张同成;沈建彬 刊期: 2003- 01

  • 深圳国境口岸2 336个入境集装箱卫生状况监测

    为了摸清深圳口岸入境集装箱的卫生状况及病媒生物传入的风险,为卫生监督执法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现将2000~2001年监测结果分析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工具:各类病媒生物捕捉、采集工具(如鼠笼、捕虫兜、捕虫网、吸蚊器、采样瓶采集箱、托盘、镊子、手电筒、放大镜、毛刷、喷雾器或喷枪、鼓风机、梯子等).......

    作者:徐云庆;曾建芳;颜启东;刘启良;李通;王仲宇 刊期: 2003- 01

  • 饮水中硫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

    铬酸钡比色法是测定饮水中硫酸盐的常用方法[1],该法由于二次加热使方法非常繁琐,且重现性差.硫酸钡的临界饱和值(1000)大[2],只要控制试样和沉淀剂不太浓,常温即可得到硫酸钡的晶状沉淀.据此特点,经过多次实验证实,减少二次加热煮沸,简化了操作程序.......

    作者:周爱萍;王秀珍;范凌;朱晓彤 刊期: 2003- 01

  • 双波长比色法测定饮用水中氟含量

    氟试剂分光光度法是测定饮用水中氟含量的常用方法[1],该法简便易行,不需要特殊仪器,但由于氟试剂本底色的干扰,使空白值高,灵敏度低,线性较差.我们根据文献报道[2],将双波长比色法应用在饮用水中氟含量的测定中,消除试剂本底色的干扰,并与氟试剂分光光度法作对照试验,取得了满意结果.......

    作者:王秀珍;王永勤;巩丽青;范丽梅 刊期: 2003- 01